新闻资讯

NEWS

法院处置加密资产:数字经济下的司法适应

分享

华安处置(huaancz.com),法院在加密资产处置中面临角色重塑:既要严守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底线,又需回应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需求。当前司法实践已呈现从程序性终结实质性处置转型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类型化处置规则的建立。对虚拟财产属性的加密资产,如继承、赠与等合法流转情形,法院参照行为执行规范,责令被执行人交付私钥或协助完成转账。某离婚财产分割案中,法院判决夫妻共有的比特币由一方持有并向对方支付折价款,通过区块链转账记录完成权属变更,为同类案件提供了裁判范本。

二是技术辅助机制的深化。越来越多法院引入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等技术,实现加密资产的状态固定与自动执行。在某网络诈骗案中,法院通过智能合约冻结被告人钱包地址,判决生效后自动划转至被害人账户,大幅提升执行效率。

三是跨境协作机制的探索。针对加密资产跨境流转特性,部分法院尝试与境外司法机构建立证据互认、资产追缴协作机制。在中美合作打击跨境洗钱案中,两国法院通过区块链数据共享,成功追缴并分割涉案比特币,为跨国司法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法院处置加密资产的转型,本质是司法治理对数字经济的适应性调整。通过规则创新 + 技术赋能 + 国际协作,司法机关正逐步破解新型财产处置难题,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又为数字时代的财产权保护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