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政府处置 USDT:从监管禁令到合规处置的突围战

分享

华安虚拟货币处置(huaancz.com),USDT 作为市值超 800 亿美元的稳定币,已成为跨境犯罪资金流转的核心工具。我国政府正从政策规制、技术攻坚、国际协作三方面构建处置体系,但仍面临虚拟性与现实价值的深层矛盾。

一、政策演进:从全面禁止到分类处置
2021
年央行等十部门禁令明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非法,但司法实践中形成差异化处置路径:

犯罪工具型:如电信诈骗中用于洗钱的 USDT,法院多判决没收并委托指定机构变现,2023 年某跨境诈骗案中,警方通过链上冻结 + 场外交易追回 1.2 亿 USDT

被害人财产型:若 USDT 为合法持有后被侵占,法院可判决原物返还,如某盗窃案中,被告人需向被害人转回 500 USDT

二、实践难点:三大壁垒制约处置效率

技术追踪瓶颈:USDT 基于 OmniERC-20 等多链发行,跨链追踪需破解不同区块链协议,某省公安厅曾因技术局限,导致价值 8000 万元的 USDT 流向无法追溯。

价值认定争议:以案发时境外平台价格为准,还是以被害人购入成本为准?2024 年某传销案中,两种标准导致估值差达 30%

跨境执行困境:USDT 托管方多在境外,我国司法机关需通过《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启动司法协助,流程耗时超 6 个月。

三、破局路径:构建三化处置体系

技术标准化:公安部牵头开发数字货币追踪平台,整合链上分析工具,实现 USDT 流向一键追溯,目前已在广东、上海试点。

价值认定规范化:参考《全国法院金融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确立犯罪行为发生时境外主流平台均价为基准,辅以第三方机构技术复核。

跨境协作机制化:与瑞士、新加坡等加密货币活跃国签署专项合作备忘录,建立 USDT 快速冻结通道,2024 年中瑞协作已成功冻结 3.5 亿 USDT

USDT 处置是数字时代司法治理的缩影。政府需在遏制犯罪保护合法财产间寻找平衡,通过技术赋能与规则创新,为全球加密资产处置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