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处置加密资产:从 “围追堵截” 到 “疏堵结合”
华安虚拟货币处置(huaancz.com),加密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以其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迅速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掀起波澜。然而,这一新兴资产形式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给各国政府的监管与处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密资产市场的高波动性与匿名交易特性,使其极易沦为洗钱、非法融资与逃税的温床。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各国政府纷纷出手。中国早在 2013 年便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的虚拟商品属性,否定其货币地位;2021 年,《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强化监管,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
中国在监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例如,在打击加密货币 “挖矿” 方面,成效斐然。拉美社报道,2021 年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对比特币挖矿与交易明确提出打击要求,此后,中国当局将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正式列为淘汰类产业,禁止各类相关项目。国际注册机构一度将中国置于该行业的中心,拥有超过 75% 的全球业务,但在政府强力监管下,有效遏制了这一高能耗、高风险产业的发展,既维护了金融秩序,又助力实现可持续经济目标。
美国则通过多部门协作,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涉及加密资产的证券发行进行监管,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打击加密货币相关洗钱活动等。除了多部门协作监管,美国在加密资产处置方面也有成功实践。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令,建立 “战略比特币储备”,将没收的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政府对比特币的处置流程,还强化了美元在加密资产交易中的计价地位,为加密资产处置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在处置层面,政府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当执法部门查获大量加密资产时,如何安全存储便是首要挑战。加密资产基于区块链技术,存储依赖私钥,一旦私钥丢失或被盗,资产将瞬间化为乌有。例如,曾有执法机构因技术漏洞,导致扣押的加密货币被盗,造成巨大损失。其次,资产变现困难重重。由于加密资产交易在许多国家受限,合法合规的变现渠道稀缺。部分政府尝试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在境外市场出售,但这又与国内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的政策相悖,且存在外汇管理违规风险。
尽管困难重重,一些国家已开始探索积极有效的处置路径。欧盟于 2024 年生效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对加密资产进行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为不同类型加密资产设定差异化处置规则,这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亚洲金融创新前沿地区的中国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5 年 5 月 21 日,香港立法会宣布《稳定币条例草案》通过,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这一举措将稳定币这一虚拟资产正式纳入法治监管体系,为香港稳定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也为其他地区在稳定币监管及相关加密资产处置方面提供了参考范例。
展望未来,政府在加密资产处置上需在严厉监管与合理引导创新间寻求平衡。一方面,持续完善监管法规,明确加密资产在法律框架内的地位,为处置活动提供坚实法律依据;另一方面,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在合规前提下开展加密资产相关创新业务,如研发合法合规的加密资产托管、交易平台等,为政府处置加密资产开辟安全、高效的新途径。政府对加密资产的处置,不仅考验监管智慧,更关乎金融市场的未来走向,唯有审慎应对,才能在这场金融变革浪潮中,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又抓住创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