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与破局
分享
华安虚拟货币处置(huaancz.com)报道,随着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数量的激增,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成为司法实践面临的新挑战。与传统涉案财物不同,虚拟货币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匿名性、跨境性、价值波动性等特点,导致在证据固定、价值认定、变现执行等环节存在诸多难题,亟需探索科学有效的处置路径。
证据固定是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首要环节。由于虚拟货币交易记录存储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中,且部分交易使用加密技术隐藏真实身份,司法机关需借助区块链取证技术,追踪虚拟货币的流转轨迹。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查询交易哈希值、钱包地址关联信息,结合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关联性。同时,对于存放在境外交易平台的虚拟货币,需加强国际司法协作,获取合法有效的证据材料。
价值认定是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核心难点。虚拟货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目前司法实践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参照主流交易平台的市场价格、委托专业的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被害人实际损失或犯罪嫌疑人获利金额认定。然而,每种方式都存在局限性,如市场价格易受操纵、评估机构缺乏统一标准等。未来可探索建立虚拟货币价格评估数据库,结合区块链链上数据和市场交易信息,构建科学的价值评估模型。
在变现执行环节,涉案虚拟货币面临交易限制和流动性风险。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使得司法拍卖等传统变现方式难以实施。可尝试通过合规的区块链服务机构,将涉案虚拟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同时,建立涉案虚拟货币托管机制,确保在处置过程中货币的安全性和价值稳定性。此外,还需完善执行协作机制,加强法院与金融监管部门、区块链技术企业的合作,提高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效率。